个人怎样投资拟上市企业?对于大部分人:不听、不信、不转账

合伙指南 | 作者:李立律师

这是李立律师博客和合伙指南公众号734篇文字

个人怎样投资拟上市企业?对于大部分人:不听、不信、不转账


听说过这样的投资机会吗?说是这家企业两三年后就会上市,现在有机会入股,企业上市后就可以高价退出,从而获得高额的投资机会。

通常,这类企业会以各种方式拉人入股,有直接入股的,有通过持股平台投资的,有走法律流程确定股东身份的,也有连股东(或合伙人)的身份也不登记确定的,有看上去整个流程较为完整的,也有看上去就非常不规范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类吸引他人“投资拟上市企业”的工作,还会被外包出去,让个人或某些公司以中介的身份专门操作。这些中介人,为了取得更好的中介收益,会把这个“投资机会”包装得更加吸引人。我在前几年,也偶尔会接到过这类中介机构的推销电话。

我和客户和亲朋好友中间,也有人曾经向我咨询过类似的事情,大致的问题都是问我这个投资项目靠不靠谱。可是,这类问题,从一个专业律师的角度来说,是挺难立即回答的,这是律师执业规范的要求,也是一个成熟合格的律师必然的行为模式。要能够给出较实质的回答,专业律师必须对这个项目进行必要的全面调查研究才行,否则是不敢给意见的,即使是友情的不收费的,也不敢给意见,因为那是有损专业度的。

不过,向我提问的人中,只要不是专业从事这类投资的有经验的人,到目前为止,他们来问我的所谓“投资拟上市企业”的项目,即使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我凭着基本的描述也能判断项目是不靠谱的。用我经常说的话就是“要是我,肯定不会投资这个项目”。

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并不是因为什么高深的投资法律经验,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直觉,只是因为这些项目的推销过程中,往往处处显露着反常识的迹象。这些项目的包装、文本、描述,随处都能看到违反法律常识、违反投资常识、违反财务常识、违反商业常识的东西。

可是,为什么那么明显地违背常识,仍然会有那么多的人跳进坑里去呢?

我的经验告诉我,那些不是专业从事投资的人之所以会跳进这类坑里去,原因主要是2个:

一个原因是:贪。

这个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东西,人与与人的差别,不过是看控制运行它的区别。

有些人是为了赌一把的,有的人是怕又错过风口,有的人以为这样理财收益很好。

贪念起来,假如不能合理控制的话,那么就可能会扰乱思维和决策的过程。

这个原因就不多谈了。

另一个原因是:不懂。

有句老话是“跨行如跨山”,其实,“常识”这种东西也是这样的。跨了个领域,原来领域里的常识,和现在这个领域里的常识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在这方面的认知是有些模糊不清的。

有一个最常见的情况:一个长期从事生产销售服装的企业家,对于生产销售服装这个行业的情况不仅是懂常识了,而且可以说是专家级的认知水平了,但是,这位行业专家,就一定是从事服务行业股权投资的专家吗?生产销售服装,和从事服装行业的股权投资,这其实是2个有联系的但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还有一些个人,平时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有较多的购买经验,于是就认为对于“投资拟上市企业”也有一定的把握度,没有注意到这里面的重大区别,于是就会忽视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而形成不在自己预期之内的变化和风险。

还有一些似懂非懂的,那就是知道很多的道理,那些关于投资的道理也都对,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实际操作,不知道怎样分析判断具体项目,不知道该怎样作出投资决策。这其实,也是一种“不懂”。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就是,是不是控制好上面这2个原因,就可以“投资拟上市企业”了呢?

我这样说吧,实际上很难操作控制好上面这2个原因。

人的贪念,原本就不太好控制。而且投资和商业运作,本来就需要一定的贪念作为驱动力。有投资经验的人,并不是不贪,做投资的当然需要有欲望,只是他们能够知道选择和决策。

至于不懂这件事情,就更为难了。学习经验,不仅是需要时间成本,而且是需要合适的学习机会的,必须是跟着具体的项目才能真正有所学习。只是看了些书本、文章,或者只是看了些鸡汤文或所谓讲师的课程,没有合适的实际项目操作,那些学来的东西要么是虚的,要么是错的。

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被吸引想进行“投资拟上市企业”的个人,要么是不舍得花前期调查的费用,要么是这家企业根本不会配合这类前期调查,极少有人能够在事前进行较为充分的调查。再退一步,即使是进行了较充分的投资前调查,专业投资者们也都会告诉你,那个也不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事实上,类似的套路在不久的历史中一直反复出现着。

最早听说这类“投资拟上市企业”的所谓理财产品向个人推销的,是在本世纪之初互联网行业大爆发之后,市面上就有人专门推销投资拟在国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之后,当时几乎已经寂静的新三板经新政策重新定位后焕发了一次活力后,又看到了很多推销“投资拟挂牌新三板企业”的中介人在到处售卖。

随后,围绕地方性质的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也就是俗称的“四板”,也在市场上出现了类似的事情

然后,创业板、科创板……

似乎,只要有一个新的板块出现,这样套路就能被一些复制一次,而且不管过去有多少人中招或者掉坑里,仍然不断有新的个人投资者继续投入到这类项目中去,绵绵不绝。

我并不是说这类项目都是骗局,或许有些主观上并没有欺骗,但是客观上看,实在是太像一种已经有些老了的套路在不停地换装复制了。

前面,我提到过,有客户或亲朋好友会向我咨询类似的事情,希望我给些意见。我是不给意见的,最多是说那句“要是我的话,我是不投的”。为什么我不直接给他们确定的意见呢,比如说能投或者不能投?

一个原因前面提到过,是律师工作规范的要求,不能随便在没有充分调查前给法律结论。

另一个原因是不确定性。前面,我也提到过,任何充分的投资前调查,都不能作为资决策的完全依据,因为商业和投资这类事务,是有不确定性的。

前期调查下来,看上去这家公司的行业前景很好、团队很精英、内部很规范、目前营收也不错,似乎是个好的投资项目,但是这家公司能不能走得好,仍然还要看市场的复杂因素的影响。

反过来也是一样。前期调查下来,这家公司内部不太规范、行业前景看不清楚、团队组成也有缺门,似乎并不怎么好,但是很有可能因为某种市场或政策的因素,在未来得到一个迅猛的发展机会。这种情形,在现实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这也是从事投资行业很刺激的一个点。

所以,在这样的不确定情形下,只有投资者自己才能根据各种调查情况以及内心的预判来作出投资决策。专业调查人员只能从专业的角度提供调查分析的结论,而不能直接给出投资决策的建议。

说了上面这么多,其实可以看到,在目前的市场信用环境下,一个并没有投资行业经验的个人,要调查、判断、决策一个“投资拟上市企业”的机会,负担是非常重的。

假如对自己的钱负责一些,那就要花大量的成本去掌握股权投资的常识和经验,或者花费用聘请专业的人员协助进行调查和分析。这对于很多只想投资几十万的人来说,这些成本所占的比例是有些过高了。

假如在没有经验、没有学习过股权常识,也没有专业人员协助的前提下,仅仅凭借生活经验或者其他行业的经验来作判断和决策,那么,这基本上等于参加了一场赌博,而是很有可能,这个赌场的内部管理者是随时会一起参加赌博并且随时可能修改规则的。何必要参加这样的赌局,真的没有更好一些的投资渠道吗?

所以,正如我在标题中所说的那样,对于大部分的“散户”来说,或者你有这方面的投资经验,或者得有非常亲近的有经验的人带你进场,或者你感觉这个投资全部黄了也没什么感觉,或者你愿意花上必要的费用聘请专业人员协助,否则的话,我建议你按照反电信诈骗的宣传口号操作:不听、不信、不转账。另外,我补充一个:不签字。

再回到最普通的生活经验来看,假如有人向您推销一个“投资拟上市企业”的机会,并且说得保证有超高收益的样子,那么,您想想,为什么这家企业的股东、包括向您推销的中介,自己怎么不把握这个机会呢,为什么要把这个好处给到您呢?听信天上掉馅饼的,往往会被铁饼砸到。

【本文作者:李立律师 擅长公司、股权、合伙等公司类法律实务,政府法律顾问,政府评定的优秀律师,1999年开始执业,办公地点上海市】
微信搜索“202369”添加微信好友,电邮202369@qq.com 仅供联络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