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指南 | 作者:李立律师
这是李立律师博客和合伙指南公众号第284篇文字
1
绝大多数的竞争,从中长期来看,比较的是谁更少犯错,也就是谁的风控做得更好更有效。
如何风控,是个大学问。谁都不想发生对自己不利的情况,谁都晓得要尽量事先做好一些措施来防止风险的发生。可是现实中,到处都是兑现的风险。那么,我们怎么样来风控才最有效呢?
杜绝和消除一切可以引起风险的因素,这可行吗?可以,但是只限于非常狭窄的一些环境较为单一稳定的领域或事务。比如某个仓库的防火工作,只要严守例行的管理规章,基本就可以做到相当好的防火安全。
但是,风控问题一旦进入涉及人与人关系的问题,就会立即变得相当的复杂。
比如说,怎么样在企业发展、内部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投资合作、合股合伙等事务中做好风控,就不是那么简单地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标准来解决了。
常常见到有些人采取了下面这3种风控措施:
- 制订冗长细密的制度或合同文件;
- 制订严厉的违约条款或惩罚措施;
- 常年累月地反复地进行宣传告知。
这是3种十分经典而流行的风控措施。可惜的是,假如只以这3种措施,或者以这3种措施为主,那么,风控一定是做不好的,因为这3种措施最多也只能是辅助措施。正如你生了较为严重的疾病时,保证营养和休息也是一种措施,但不可能以这个措施来治好病,否则后果不敢想像。
2
世界是奇妙的。有些企业的风控也是在用这3种措施,但是,神奇的是,企业一直都能够有效地避开风险,风险都被控制得相当得不错。道理其实也简单,因为这些企业实际上做好了一些风控措施,只是并没有将这些措施理解为风控。这个情况,就像是人类在医治坏血症的历史中发生的事情一样。
葡萄牙航海家伽马率160名船中员绕过好望角,100人死于好望角。麦哲伦环球航行,265名水手生返的18人。法国探险家卡蒂尔,1535年率103名船员航行纽芬兰,100人患坏血病,其中25人死亡。那时的坏血病被称为“水手的恐怖”。热门动漫《海贼王》里也有坏血病的情节,记得是娜美治好了得病的人。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中国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却没有发生这种病。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郑和船队为什么没有发生这种病,研究者说法都不一。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根据中国人日常的饮食习惯带了茶叶,而且还带了豆子经常发豆芽吃,这两种食物都富含维生素C,于是避免了坏血症的发生。
可以看到,郑和并没有去采取任何预防坏血症的措施,但是实际结果是这种风险被控制得相当完美。许多企业采取了错的风控措施但是结果不错的原因,与郑和类似。
假如我们像发现了维生素C的奥秘那样,将风控的直接原理和方法主动地进行实施,那将会是不同的天地。
3
前面我们提到那3种错误的风控措施,从本质上有时近乎愚蠢。那相对应的,什么是正确的思路呢?
还是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来说说。
我在家辅导小孩子学习数学(这件事情是真的,我儿子的数学到目前为止是我带的),发现小孩子有一题做错了,是那种明显没掌握好发生的错。这时候,假如我把孩子做错数学题视作是一种风险,我该如何应对并防止呢?
假如按照前面说的那3种应对措施的思路,我大概应当是这样来操作的:
- 给我儿子制订细致而严密的学习和做题规范及要求;
- 制订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果做错题,那么就一周不能玩喜欢的电子游戏或不能看喜欢的动漫;
- 唐僧念经式的反复劝告儿子不能做错题。
假如我要是这么操作的话,这已经不是防止我儿子做错题的问题了,而是我儿子会担心他爸爸的智商的问题了。
风险防控,一定不是这样做的。
让我们运用自己的社会常识和基本的理性,看看“应对小孩做错数学题之风险”的正确思路和做法大致应当是如何的:
- 首先难道不是应当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这题为什么会做错吗?
是哪个环节没有理解,或者是基于什么样的错误理解。
结果看上去相同的错,往往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常识吗?同样的风险,很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产生的。 - 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那个错误背后的问题,解决他的不懂,解决他的困惑,解决他的态度。
让他把正确的答案和解题过程看一遍抄一遍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内在的问题不解决,题形稍一变化,很可能就又不会做了。 - 分析一下错误背后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试着寻找出能够帮助儿子以后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
如果是因为没学懂,那么看看是不是在日常学习计划上面要做些调整,或者进度放慢些,或者回顾复习,或者疑惑之处拆开再和他慢慢聊聊。如果是因为态度问题,那么看看有没有好方法帮助他形成一些好的习惯。
我并不是育儿专家,我上面能想到的这些,估计大部分上点儿心的家长都能想到,可能比我想得更全面。
4
任何工作,凡是只考虑表面的,都是做不好的。那些表面而愚蠢的风控,擒个贼只知道擒贼,连擒王都不晓得,遇到点儿风浪就能做坏。
真正较为到位的风控,都是要挖到根子上的。
为什么有些企业劳动纠纷一直不断,而有些企业就基本风平浪静?你以为是后面那家企业的HR和法务特别厉害吗?
很可能不是的,而是因为这家企业有实力、薪资福利高,连解约补偿也到位,再加上行业内部有小圈子,凡是闹的员工下家就难找,于是劳动纠纷就少了。当然了,这样的企业,HR和法务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这方面风控的根子在哪里,你要心里明白。
为什么有些合伙合股会走得比较长远,没有大矛盾,即使分开也心平气和;而另一类合伙合股,还没有走到共富贵的地步,已经撕破了脸皮在那里互害?是前一家的合伙人们都道德人品上佳吗?
恐怕也未必。更可能的实际原因是,前一家的合伙内部股权结构、职权分配、议事机制、利益分配等设置都比较合理并且也较合人性。合理而符合人性的机制,会利用人性本身的自私,把人性里更好的一面(或者说更有利于共同利益的一面)释放出来。
风控是个非常实务的东西,不仅需要对事实的深入观察,而有要有切实落地的实际操作手段,内容之丰富不是一篇短文可以描述的。总得来说,要做好风控,要有思路有办法,既要抬头看方向,也低头看脚下。
一个企业,即使目前风控没做到位,只要在风险还没有暴发之前,通常还是有时间和有机会将风控工作做起来的。
但是,一个团队,特别是股东和合伙人团队,内部关系的风控工作必须做在前头。事先没有充分做好,之后是很难再调整的,这是人性,也是我的经验所谈。
5
最后,再拓展聊一下这个“控”字。
我以前一直说过,人的思想,是很容易受语言方式的影响的。我们用什么词语、什么样的语法、句型、文风,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风控的“控”,就是这样。
这个“控”字,因为中文字意的常见意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防守”、“防备”。进而,这个风控的目的就会被理解为“风险是坏的,要控制不让它发生”这样类似的意思。
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是要分情况的。
有些风险是绝对不能碰的,比如极伤害身体的生活行为、违反法律和犯罪、火灾等灾害。
但是有些风险是避免不了的,比如商业风险、投资风险等。在这类风险面前,如果把风控理解为绝对不让它们发生,言下之意就是不要从事商业和投资了。因为风险这东西,本来就是商业和投资本质的一部分,就像衰老是人的本质一部分一样。
商业风险、投资风险,当然也是要风控。但是这里的“控”,不是拒绝的意思,而是“决策和选择”的意思。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目的、评估、选择来控制风险的内容、方向、性质、大小等等。有时,还可以将风险进行引导,让风险去往指定的地方和主体。这是风控的高境界。
可以认识到风险是选择问题时,就不再会把风控与“完全避免风险”划上等号。很多的风控,之所以走上歧路,原因就是风控管理者,或者是企业老板要求风控的工作目标是趋向于没有风险,这摊开来讲实在是不合理的想法。
20多年前我刚从事律师职业的时候,在为委托人处理合同或合资等法律事务时,就是有那么一种想要为委托人尽量避开所有的风险的意图。但是,一边实际操作项目,一边思考研究反馈,很快就领悟到这不该是商业和商业法律的逻辑和目的。
其中,很明显的问题是:当一个人在合同或合作关系建立过程中想要避开所有的风险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是想将所有的风险全部由对方来承担的,这是不公平的,不平衡的,也是在破坏双方关系的行为。这和双方想要建立关系的初心是相悖的。
双方建立合同与合作关系时,除非强弱关系,极其悬殊之外(比如大客户或特殊客户、比如项目招投标),一般情况下,双方是要达成某种程度的权利义务平衡,这才叫公平交易。
风险的分配也是这样,双方达成某种程度的平衡才是较为合理的做法。当然,达成何种程度的平衡,这要视具体情况的,没有标准答案,看双方自己谈了,这也是商业的魅力。
风控,最大的错误,就是误控。
微信搜索“202369”添加微信好友,电邮202369@qq.com 仅供联络预约